首页 > 佛教 > 阅读经典

释道宣《净心诫观法》

欲断结使,即修五停观法以对治之。安般守意,入三脱门,观空离相,结使断除,身心寂静,故不起烦恼。烦恼灭处,名真解脱。解脱者,则大涅槃。欲起染心,当自挫辱,挫不令散,名为净心。
偈曰:
  佛于波罗奈  三转厌离行  授与四谛法  为治烦恼病
  永断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修禅断结使  照理心悬镜
  调心唯柔软  持戒须弥硬  戒净不悔恨  布萨心喜庆
  烦恼生结使  结使长烦恼  唯有禅定力  摧之如腐草
结使妄取舍  翳厚障见道  故修五停观  净心内明了
  诫观十八界假缘生法第十九
  何名十八界?身有六根,谓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谓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三六假合,名十八界。云何名根?能生诸业,长养任持,故名根。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云何名识?能了前境,妄起分别,名为识。然此根尘互相涉入,名十二入。假缘生起,无真实性。众生不达,谓内外入,有常乐我净,贪心热恼,坚着执取,迷惑昏谬,不信圣道,顺情生贪,违意起嗔。以此贪嗔,增长结使,此名凡夫以十八界。
学人十八界者,着三十二相,名贪色。愿闻说法,名贪声。愿上香供养,名贪香。愿证大乘理教诸法实相,名贪味。愿得清净法身,名贪触。愿成一切智,名贪法。于此缘修之中,有善贪、嗔、痴、慢。进求上地名贪,背舍劣行名嗔,情有向背名痴,见身证道名慢。故云学人十八界,义名智障,非有烦恼,非无烦恼。能知二种根尘,而炽燃修入平等大道无为法中,故名净心。
偈曰:
  尘境虽如幻  见色起慈悲  发意离谄慢  不失四威仪
  六尘行坌污  亦是行者师  除病不除法  七觉分修持
  虽观文字空  要须遍读经  广寻圣者义  般若渐得成
  虽观根尘空  和敬护人情  戒仪须具足  修德慎恶名
  虽观诸行空  对尘修五停  贪痴结使断  寂灭心安宁
  虽观三界空  择恶善须归  修行择觉分  离垢识是非
  虽知三谛空  知谛义穷微  常依二谛说  与理不相违
  十八界虽妄  出生于珍宝  观解缘和义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萨  不名无烦恼  金刚心灭后  然证无为道
  诫观修习安那般那 假相观法第二十
夫坐禅要法当有十种:
一者,先托静处,远于水火、禽兽、音乐、八难土境,令心安隐。
二者,厚敷草蓐,中高边下。
三者,缓带衣裳,节食少饮。
四者,结跏趺坐,左手压右手,闭目合口,齿不相啮,端身平视。
五者,年少腹饱,当数出息。年老腹饥,当数入息。
六者,当观出息去鼻远近,入到何处,即知气色初粗后细,下至气海,上冲于顶。
七者,从第一息,数至第十,若未至十,缘于异想,还摄取心,更从一数。
八者,手掌之内置一明珠,系念观珠,心心相续,光明即现。
九者,如五停观,对治现行五种烦恼,随起随治,随分解脱,烦恼不行,令戒清净。以戒清净故,诸天欢喜,善神卫护。
十者,以修定故,举动审谛,心不卒暴,谦下柔和,忍辱无诤。以是功德,增长智慧。临命终时,他方菩萨,来迎神识,不遭苦患。诸天世人,所共称赞,生于净土,见佛闻法,永离三途,受解脱乐。自余诸法,如经所说,汝当受行,成戒定根,根性明利,名为净心。
偈曰:
  凡夫学道法  唯可心自知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  人重德能成  远众近静处  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  口勿说他短  结舌少论量  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  内智怀实货  头陀乐闲静  对修离懈惰
诫观善恶相资法第二十一
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经曰:众生能度佛,佛复度众生。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众生而成佛道。经曰:高原陆地,不生莲华。淤泥之中,出生华耳。又一切众生,皆因于佛而得解脱。言诸恶者,谓五逆十恶,犯四重八重禁,谤诸贤圣,破正法轮,一阐提等。菩萨于此将为福田。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于三途四趣,代诸众生受碎身等苦。软语引导,教令忏悔。慈心拔济,救令得乐。广开甘露,说微妙法,破彼恶业。善言诱示,令信十善,生人天处,复劝回向无上菩提。因是功德,菩萨道成,即名众生亦能度佛。又身中真性,由人弘显。若无信力,闻思修等,诸佛菩萨虽具慈悲,无如之何。是故诫汝,凡是罪恶可贱众生,惟起哀愍,不应嗔骂,生下劣心。又见上行清净好人,不应偏重别请供养。何以故?善恶一如,性俱空故。于好丑色,二见平等。常观空寂,入三解脱门。含生之类,皆如幻化,不着诸相,名为净心。
偈曰:
  欲得解脱乐  疏己常亲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若闻我与彼  便是分别魔  众生寿者见  贤圣共讥诃
  法界同一如  真妄水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善门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是故萨陀伦  世号常啼泣
  怜愍众生故  舍乐怀忧悒  护生成佛因  损生佛道涩
无财施贫厄  分食与减粒  若能修一慈  十六分不及
  诫观六道众生善恶因果法第二十二
  造因感果,数若恒沙,今略言之,一十八种:一者粗因果,二细因果,三大因果,四小因果,五轻因果,六重因果,七明因果,八暗因果,九香因果,十臭因果,十一延因果,十二促因果,十三愚因果,十四智因果,十五凡因果,十六圣因果,十七真因果,十八妄因果。
  先举现果,后出其因。粗果者,地狱畜生饿鬼等故。细果者,无色界四阴身故。大果者,色界梵天,及大龙、金翅鸟、摩竭鱼等三由旬者,节级乃至八万四千由旬,及阿鼻地狱身等,善恶报差,大果所摄。小果者,下至翾飞蠕动,如小微尘,但动不能行故。轻果者,诸天报身,轻举飞行故,五通诸仙,紧疾夜叉鬼神等故。重果者,如铁围山中,大蟒大兽,大海盲龙,身重如山故。明果者,人天中,有日月光,火珠身光等故。暗果者,如八大地狱,但闻忍苦声,目不见故。香果者,上界诸天毛孔之中,皆出妙香,闻者心悦,及依报处,宫殿等香故。臭果者,畜生饿鬼,不净业鬼,人中臭物,无可比故。延果者,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劫故。促果者,如蝎蠓等生,生竟即死,不得暂停故。愚果者,凡夫鬼畜等故。智果者,众生中为导师故。凡果者,人天中未发道心故。圣果者,阿那含已下,及人天中五净居处故。真果者,三乘学人漏未尽故。妄果者,四大五阴,心缘集故。此等是六道中正果。
  何故名因。今次第相对说:粗因者,四重八禁,五逆十恶,谤大乘正法一切贤圣,用三宝财物,杀发菩提心众生,破塔烧寺故。细因者修禅定业,外道邪命梵行故。大因者,修四无量心善因故,破三聚净戒恶因故。小因者,始脱地狱,入畜生道故。轻因者,净修梵行十善业缘故。重因者,损害三宝,一阐提行者故。明因者,施灯明烛火,照佛形像,同十善道故。暗因者,毁他眼目,盗塔灯明,点灭经字,破人善业,污佛戒故。香因者,造旃檀塔庙,香木形像,香水灌像,沐浴洗僧,香华供养故。臭因者,触僧净食,啖辛入寺,畜养猪鸡,十恶业故。延因者,修不杀戒,及四空定邪正二业故。促因者,杀生余业故。愚因者,不信正法故。智因者,受持经律熏修般若故。凡因者,无明痴爱,贪五欲故。圣因者,戒定慧故。真因者,本性清净故。盲因者,诸根对尘生识故。
论六道因果,唯佛知尽。今说少分,为除疑网。深信因果,汝可思量种诸善根,收纳善果。所行之善,皆回向无上菩提,成解脱分善,不取六道有漏善。如是修习,谛知因果无漏,名为净心。
偈曰:
  可愍罪众生  堕在无底坑  不知因果义  冥冥暗中行
  抱真未觉识  有眼犹名盲  真乐无心趣  妄色共相诤
  今为除疑网  略指因果业  若能决定信  近三僧祇劫
以信因果故  常闻大乘法  应趣种性地  勇猛心勿怯
  诫观行者善护戒财 尘贼止劫法第二十三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受生死苦。迷失圣道,障于常住清净法身,唯因识心贪取尘境。譬如家贫,智者教业,随教修业,渐多财宝。有六恶贼夜来劫夺,持仗扣门,临欲危害,财主即便牢下关钥,墙高堑深,遂免劫失,身安财固,无众苦恼。贫喻阐提,身无一善。智者教业,喻佛经律。渐多财宝,喻集福智。六贼喻六尘,夜喻无明,劫喻贪爱。持仗扣门,喻根对于尘。牢下关钥,喻修道人坚住四念及五停观。墙高喻善知识及毗尼正法,堑深喻深心弘誓,不犯律禁。免劫者,喻全梵行戒,无缺无漏,诸佛欢喜,圣凡同赞。身安喻生善道人天净土,及大涅槃安隐快乐。财固喻持戒守心,行不退菩提,诸波罗蜜增长不失。法喻并显,汝宜知之。比丘破戒,堕三恶道,沉溺苦海者,皆由无善知识方便劝导,又不修习四念处法,五停观法等。汝可依戒,顺此教授,烦恼魔贼不能得便。是故守心禁勒,根门幻惑尘贼,莫令前入。系意观空,离我我所,如是修行,名为净心。
偈曰:
  六尘如狂贼  贪尘声与色  妄情同恶马  牢加禅辔勒
欲入佛法海  坚修戒定德  当住三空门  心净乐静默
  诫观世谛 第一义谛法第二十四
  世谛者,恃怙宗望,公卿爵禄,籍曹婚姻,文武伎艺,墓陵碑绩,争勋竞封,取着空名。或为财色,不惜躯命,轻身为恶,更相杀戮。誉叹弓马,骄勇前锋,自谓丈夫猛略身手,或侵妻夺职,伤杀于人。枉法受求,苦毒非理,啖食生命。耳贪丝竹,昼夜放荡,不避亲疏,饮酒醉乱,斗打恶骂,迭相是非,或大怨仇。或逐财色,不虑艰阻,喜着色衣,食无时节。爱养臭秽脓血之身,不觉刹那念念生灭。老病既至,身坏命终,膖胀臭烂,虫出兽啖。神魂受报,生三恶道,百千万劫无解脱时,是名世谛。
第一义谛者,非贪上来虚妄等事,随顺菩提至无为道,不同世间生死出没待对,缘修非色至识,非眼至意,非念工夫,见闻觉知,非名句味。清净平等,犹如虚空,湛然凝寂,是名第一义谛。能观世谛如幻化,谄诳痴凡,无有实性,毕竟于真常道中,作此解脱,故名为净心。
偈曰: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嗔  若知无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因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者  离相绝音声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