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 > 阅读经典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他心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所谓遍知他有情类若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若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若有瞋心如实知有瞋心,若离瞋心如实知离瞋心,若有痴心如实知有痴心,若离痴心如实知离痴心,若有爱心如实知有爱心,若离爱心如实知离爱心,若有取心如实知有取心,若离取心如实知离取心,若聚心如实知聚心,若散心如实知散心,若小心如实知小心,若大心如实知大心,若举心如实知举心,若下心如实知下心,若寂静心如实知寂静心,若不寂静心如实知不寂静心,若掉心如实知掉心,若不掉心如实知不掉心,若定心如实知定心,若不定心如实知不定心,若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若不解脱心如实知不解脱心,若有漏心如实知有漏心,若无漏心如实知无漏心,若有瞋心如实知有瞋心,若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若有上心如实知有上心,若无上心如实知无上心。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有如是他心智用,而于其中不自高举,不著他心智证通性,不著他心智证通事,不著能得如是他心智证通者,于著不著俱无所著。何以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本来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我今引发他心智通为自娱乐,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他心智证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四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宿住随念智证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宿住随念智证通,能如实念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诸宿住事。所谓随念若自若他一心、十心、百心、千心、多百千心顷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日、十日、百日、千日、多百千日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月、十月、百月、千月、多百千月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年、十年、百年、千年、多百千年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劫、十劫、百劫、千劫、多百千劫乃至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诸宿住事,或复随念前际所有诸宿住事,谓如是时,如是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类,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寿限,如是长寿,如是受乐,如是受苦,从彼处没来生此间,从此间没往生彼处,如是状貌,如是言说。若略若广、若自若他,诸宿住事皆能随念。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有如是宿住智用,而于其中不自高举,不著宿住随念智证通性,不著宿住随念智证通事,不著能得宿住随念智证通者,于著不著俱无所著。何以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本来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宿住智通为自娱乐,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宿住随念智证通。”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天眼智证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天眼智证通最胜清净过人天眼,能如实见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色像,所谓普见诸有情类死时生时,妙色粗色、善趣恶趣、若胜若劣,诸如是等种种色像,因此复知诸有情类随业力用受生差别:如是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毁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当堕恶趣,或生地狱,或生傍生,或生鬼界,或生边地下贱悖恶有情类中受诸苦恼;如是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赞美贤圣正见因缘,身坏命终当升善趣,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受诸快乐。——如是有情种种业类、受果差别皆如实知。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有如是天眼作用,而于其中不自高举,不著天眼智证通性,不著天眼智证通事,不著能得如是天眼智证通者,于著不著俱无所著。何以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本来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天眼智通为自娱乐,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天眼智证通。”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漏尽智证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漏尽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若自若他漏尽不尽。此通依止金刚喻定,断诸障习方得圆满。得不退转菩萨地时,于一切漏亦名为尽,毕竟不起现在前故。菩萨虽得此漏尽通,不堕声闻、独觉之地,唯趣无上正等菩提,不复希求余义利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有如是漏尽智用,而于其中不自高举,不著漏尽智证通性,不著漏尽智证通事,不著能得如是漏尽智证通者,于著不著俱无所著。何以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本来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我今引发漏尽智通为自娱乐,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漏尽智证通。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圆满清净六神通波罗蜜多,由此六神通波罗蜜多圆满清净故,便证无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还住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净戒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持戒犯戒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安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慈悲忿恚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安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勤勇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精进、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勤勇懈怠、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净戒、安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安忍、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勤勇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安忍、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勤勇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勤勇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慈悲忿恚、精进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勤勇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勤勇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寂静散乱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持戒犯戒、慈悲忿恚、勤勇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不起惠舍悭吝、持戒犯戒、慈悲忿恚、精进懈怠、寂静散乱、智慧愚痴心故。
  “如是,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六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毕竟空无惠舍悭吝故,无持戒犯戒故,无慈悲忿恚故,无勤勇懈怠故,无寂静散乱故,无智慧愚痴故,不著惠舍,不著悭吝,不著持戒,不著犯戒,不著慈悲,不著忿恚,不著勤勇,不著懈怠,不著寂静,不著散乱,不著智慧,不著愚痴。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不著惠舍悭吝者,不著持戒犯戒者,不著慈悲忿恚者,不著勤勇懈怠者,不著寂静散乱者,不著智慧愚痴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于著不著皆无所著。何以故?以一切法毕竟空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不著毁骂、不著赞叹,不著损害、不著饶益,不著轻慢、不著恭敬。何以故?毕竟空中,无有毁骂赞叹法故,无有损害饶益法故,无有轻慢恭敬法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不著毁骂赞叹者,不著损害饶益者,不著轻慢恭敬者。何以故?毕竟空中,无有毁骂赞叹者故,无有损害饶益者故,无有轻慢恭敬者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于著不著皆无所著。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永绝一切著不著故。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