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牧常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日期:2018-09-23
摘要:无极者,无所至至之谓也。又无中之真无也。一元无象,二炁未萌,空洞玄虚,寂然不动。此无名天地之始也。后世强曰无极,曰太易。因静极而後生乎动,动而不已生乎炁。炁理混沌,三才由是而胚育,变化之道生矣。此有名万物之母也。故谓太极。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者,无极也。
  或问:鼎器药物火候事,如何匹配?答云:古人以天地为鼎器,坎离为药物,以震兑巽艮四卦环为火候,借外象以配内象,毫发不出吾一身也。
  或曰:近世学者纷然,各人秉执一说,千个无一合同,何也?答云:无圣不说药圣,无师不言法灵,个个不得正受,所以多学无一成也。
  或问:工夫到处,其境何如?答云:始若婴儿之就母,次如美酒之将醺。又如热之沐於清风,寒之负於和日。口忘於言,眼忘於视,鼻忘於嗅,耳忘於声,意忘於念,身忘於生,惟觉一炁冲和,自然流运。此之觉知亦忘所觉悟,不知其所以。此工夫到处,境界若是。
  曰:如此境界,谓之神形俱妙乎?答云:我於是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或问:金丹之妙外有出於此乎?答云:有出此者,流入傍门,不足为道。
  或问:眼、耳、鼻、舌、身、意,非是土木,岂能十二时中令他常不动也?答云:却不曾叫贤,每十二时中,顽如土木。只是眼见色,不逐色去;耳闻声,不逐声去;鼻嗅香,不逐香去;舌知味,不逐味去;身欲快乐闲逸,不逐他去;意欲思念妄想,不逐他去。六欲不能夺我心,万境不能惑我志。心不附物,物岂碍吾。苟能如此,十二时中住在五欲林中,亦无害也。只要作得主,岂待长年尽日兀然不动哉。
  或曰:古有留形在世者,但数载同居,自後便不知其所之,何也?答云:形适足为世累。譬如龙凤之为物,若属世养,则必禁锢其形,牢笼其性,卒有屠尸碎骨之患。老君曰:以吾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必竟脱胎换骨,岂可旧住不移也。
  或问:毗陵和尚有曰:不能千百岁,作甚世间人。然则此说特虚也?答云:不因紫陌花如锦,争得黄莺下柳梢。不曰年千百岁,时人岂肯趋入此门,此古人善巧方便语也。若真得金丹之妙,则吾之命可过越拂石,齐等虚空。千百岁特一浮沤生於大海也,何足为之久哉。
  或问:坎离必以戊己为主,愿闻其义。答云:乾两中爻为离,坤一中爻为坎,四象既立,戊己便居中宫。故坎纳於戊,离纳於己,盖坎离交互,不出戊己之位也。然坎水离火本自相战,因有戊己居中生制媒合,所以水火不相射,因得交感焉。紫阳曰:坎离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是以坎离必以戊己为主也。
  或问:金木间隔,庚甲亦间隔乎?答云:金西木东,名曰间隔,因得坎离中运,木隐形於离,金隐形於坎,所以合为一家也。庚者,月出之地,三日月出庚也。甲者,月圆之地,三五圆於甲也。故庚产於坤,纳甲於震,盖震继坤体为长男,乃大药所产之处,火候所起之首也。故曰:药产西南是本乡。庚甲乃月产月圆之地,非间隔之云。
  或问:有般人不明自己,但极苦行,自焚自坠,自饿自残,速於灭身,求成道果。此等何也?答云:身为道树,树立则果生,树若早凋,果亦随灭。愚人不明本意,只管与身做冤家,自心不了,焚身断臂,坠岩投水,休粮自饿,自取苦痛,与道转见辽远。佛经云:一切诸外道,种种勤苦行,投崖赴水火,五热炙其身。无量增邪见,正为此等说也。
  问:古人亦有焚身断臂,割肉捐躯者,何也?答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彼古人皆闻道明了,所以视死如脱垢衣、去敝屣也。
或问:外国僧道皆杀牛马以祭,食血肉为斋。岂彼方开之,此方禁之邪?答云:众生之肉,即吾身之肉一也。出家人能异俗者,以能斋戒,故可式范人天,护持群蠢,所以超出人天之表。彼饮血茹毛,别是一种外道,断大慈种,长业道果,岂足言哉。
  或问:今有一等,谓鱼肉暖可以补益,菜蔬冷久食之寡。学长生者直荤食耶?答云:喜鱼肉者,必曰菜蔬冷。喜菜蔬者,必曰鱼肉腥。然食鱼肉之人是众生食,众生互相吞食,无有了期。学道人以杀为第一戒,可不慎欤。
  或问:人身知觉从何而生?答云:此形未生,本无知觉。因形合气,因气生神,因神生识,既具则喜怒哀乐之情,饥寒疾痛之苦,莫不徧知徧觉也。血气之属,皆是如此。
  或问:神可长生,形可不死乎?答云:形者,生神之本。养形既至不死,养神岂能有穷。神形俱妙,此上仙之道也。然留形在世者,虽有五百千龄之验,终亦不免夺胎换鼎。形似有期,神将无极也。岂可同日语哉。
  或问:神一也,有曰阳神阴神,愿闻其义?答云:阳神者,非思虑妄念之神。此神清净圆明,周徧法界,靡所不通,故虽出之,不离根本智。如《华严经》谓:不离菩提树下昇须弥顶,此不动智而周徧也。阴神〔者〕,存思想化之神。此神随用殊致,触处滞碍,故出之必离根本智,多与鬼神为邻。阳神,天之道也;阴神,鬼之道也。阳为灵觉虚玄,阴为梦想颠倒。学士可不辩之。
  或问:何谓根本智?答云:根本智者,空劫以前先有此智,三才万物莫不抱於此也。此智非离非合,非色非声,非有非无,非出非入,一切众生靡不均具。吾身生不加多,吾身殁不加少。不离本座,应现十方,不动身心,包融一切。混万物而不浊,处万机而不烦。其惟根本智乎。
  或问:丹书百千,惟言长生,罕及死事,生生屡该,生死何哉?答云:长生不死,乃太上真常之道,非古人之所虚该。然世间昧理,不明超脱之旨,往往求奇华怪,宝固屋宅。学者万倍,成无一人。余言生死,正欲世人明生死,以止生死,非强言耳。
  或问:师百年後还如生时否?答云:身为苦本,吾弃此身如弃疮疣,所谓度一切苦厄。然吾本来未始生灭,虽无形,何有冀也。
  曰:既不异生死,还预世间事否?答云:虽不预世间事,而愿度世间心,未尝不在也。
  或问:形不可固,死不可免,则金丹火候奚用哉?答云:天地间有形色者俱不兔死。金丹吾性神也。火候吾阴阳也。修乎金丹,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奚贵梦幻之形也哉。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之三竟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之四
建安仰山道院牧常晁撰门人一山黄本仁编
或问太极类
  或问:三才之生本於太极,不知太极又何所本?答云:太极本於无极。曰:无极复何所本?答云:无极则无所本,有本则不名无极。请问:无极之状如何?答云:无极无状,有状则有极也。曰:既无极无状,孰名之曰夭极?答云:无所名言,强名无极。
  或问:无极与太极是一是二?答云:无极即太极之无,太极即无极之有,非二理也。曰:既涉有无,焉得不二?答云:因无立有,因有彰无,互相为根,二义而一理也。曰:太极本於无,主於静,因何而有?因何而动?答云:无之极则生有,静之极则生动。曰:无有动静,既对太极,本体复存否?答云:有生於无,而无元不有。静生於动,而静元不动。太极本体无加损焉。
  或问:太极之道有上下内外否?答云:太极无方,有上下内外即成两太极也。曰:一既无上下,又有先後何也?答云:一炁未形,则太极先於天地。一炁既判,则天地後於太极。
  或曰:人性与太极是同是异?答云:人性,即太极之性也。理同於太极,则同。理异於太极,则异。曰:物之性亦同太极否?答云:形器不同,性则同也。
  或问:无极无象,如何能生太极?答云:无极纯然是理,有理而後有炁,炁理混沦,名曰太极,非无极生於太极也。
  曰:太极如何便翕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答云:静极而後生动,动而不已生乎炁。炁根於静为阴,炁根於动为阳。动极则阴生,静极则阳生。始终不离个动静也。
  问:太极如何便生两仪?答云:炁理相包,阴阳质具,物之合者必离,然後判而为二。形而上者为天,形而下者为地。
  问:如何践履,方合太极?答云:要明得太极之实,悟得理炁之妙,然後默而识之,践而行之可也。如未明斯要,止於文字上较量,名理间议论,徒无益耳。
  问:明得此理,止於何地?答云:止於至静,或毫发动念私欲,非真也。
  或曰:人心惟危。危安得全无动念,非近於木石耶?答云:有惟危之心,而有惟微之心也。微静也,止其动,归於静,太极静也。其间虽无动念,又却与木石不同矣。
  或曰:辞达而已,何必穷究及此,不为迂乎?答云:三才万物不可须臾离者,此道也。可离此道者,则星辰可出於地,山海可垂於天,春可为秋,冬可为夏。若以辞达为道,则儒宗不须孔子,宗门不须释迦,玄门不须老氏也。
  或曰:儒者涵养作用,与老佛同否?答云:涵养不异,作用不无别也。曰:请问其目?答云:儒氏养之以太极,用之以治天下。老氏养之以太极,用之以存形神。释氏养之以太极,用之以齐生死。或曰:当元止有一个太极,三教百家是说了多少同异,教人如何理会?答云:若向言句中理会,更吃过三生饭,也理会不彻。曰:如何理得?曰:一其一以复其一,会其极以归其极也。
  或曰:执此心以为道,非乎?答云:始则执之,达则舍之,执而不舍,滞而不通,舍而不执,通而不滞。曰:舍之不落於放乎?答云:放之於无为可也,不可放之於邪僻。
  或曰:佛氏亦及太极否?答云:彼谓无始,又曰真空,本来本性即太极之异名也。其妙又有出太极之上者。
  或曰:天地一分,五行象数,毫发无差,人伦万物巧如雕刻,混沌之中得无造物者乎?答云:太极未形,则五行象数隐於真无。太极既判,则五行象数彰於妙有。成三才,育万物,皆一炁所以然而然也。盖太极既成,不得不生天地。天地既立,不得不生象数。象数既具,不得不生人物。人物既形,不得不异形禀。形禀既异,不得不别修夭。荣枯、媸妍、善恶,盖理之当然,亦势之当然也。然物之造乎无形,始於一炁,化为万有,各各合自然分度,岂有造之者耶。
  或问:天地初造,日月水火何先?答云:太极分一成一,乾道始立,两乾成坤,地道始立。析乾之中为离,日象成焉。合坤之中为坎,月象成焉。四象立而八卦列,五行着而万物生,莫不由水火之所成矣。天地运日月,水火二象为先也。
  或问:天道有心乎?答云:无道无心,以众人心为心。曰:又言感而遂通,何也?曰:子知水乎?临之自见形影。子知谷乎?呼之必有应声。水之与谷,岂有心哉。
  或问:天属金,果金乎?答云:坤为地,既是真土。乾为金,岂非真金耶。
  或曰:地下则仰天为极,天上何处为极?答云:上头虚无自然,极无极也。曰:如此则天地无根蔕也?答云:虚无一炁,自然变化而成,何有根蔕也。
  或问:儒曰正心,佛曰明心,老曰虚心,此三者有同异否?答云:思无邪曰正,反照自己曰明,私欲不蔽曰虚,设曰三心,实一理也。在世人分上,门有同异,到圣人地位,则无异同。
  或曰:佛教有曰即心即佛,又曰非心非佛,其言得无反耶?答云:即心即佛,是得鱼得兔也。非心非佛,是忘筌忘蹄也。
  或曰:佛氏一向说心,老氏一向说炁,心与炁是一是二?答云:心动则炁随,炁动则心随。心一则炁亦一,炁一则心亦一。然炁者,理也。心者,理之机也。施行大底由吾心耳。
  或曰:佛说一切心皆言空,何也?答云:惟空则能容万物。
  或曰:既容万物,则不空也。曰:容万物而不碍万物,若太虚之包万物,非碍於太空者也。
  或曰:心有理有境,如何是理境?答云:精一者,心之理也。事物者,心之境也。又微妙玄通,与物无滞,心之理也。浮躁竞役,逐色而形,心之境也。
  或问:心一动便止之,复动复止之,可以为道乎?答云:此正是生灭不停之相。须是止之便不频动,久久行持?调伏得熟,然後打成一片也。曰:打成一片便是道否?答云:到此若执之以为道,又若执方诸而求水也。靡不得水,终为物碍,何如两忘之为妙。又曰:从上圣人明心,皆是如此否?答云:明不及此,不足为道。
  或曰:世人说心个个差别,此差别理亦能成道否?曰:皆谓之道,但不到圣人处耳。
  或曰:人心有始善终恶者,始恶终善者,非习成性乎?答云:实由习成,皆操持之不谨耳。始善终恶者,自人伦而之禽兽也。始恶终善者,自禽兽而之人伦也。
  或曰:百病有药对治,心病以何治之?答云:心病治之以理。曰:亦有不受理治者,如何?曰:病源深入,须痛下鍼艾,若不瘥则死而已。
  或问:心不宁时如何?答云:止是汝念不息,妄不停也。
  问:心与性只是一个道理,莫是心外别有性耶?答云:性为心体,心为性用。性静也,心动也。心用不动,则性体融合。愚人外心求性,智者即性即心,非别有也。又曰:只是方寸之地便是心,非方寸外别有心也?答云:方寸,心机纽也。此心弥满太空六合,机纽动则此心动,机纽静则此心静。离方寸求心,非心也。执方寸为心又非也。
  或曰:心惟一理,又曰心为众理之郭,何也。答云:天惟一月也,形应万水。人惟一心也,事分万状。然万水之月,一月所摄。万状之心,一心所摄。岂非心为之郭耶。
  或问:吾儒止而後定,定而後静,静而安,安而虑,虑而得。佛氏亦曰定静,又曰无一法可得,何也?答云:儒者以止、定、静为本,以安、虑、得为末。苟不安其心而精虑之,则至善之德不可得明而也。至善之德不明,则天下不可得而治也。佛氏则不然,止然後定,静然後安,必便此心无虑而不可得,至於湛然空寂也。虑而得治天下者,当然之理也。无虑而不可得处空门者,当然之理也。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65c7.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

0 | | lantu |
相关新闻    牧常晁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