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陆西星《方壶外史》

日期:2018-09-25
摘要:陆西星,字长庚,生而颖异,有逸才。束发受书,辄悟性与天道之旨, 为名诸生,九试不遇,遂弃儒服,冠黄冠,为方外游,数遇异人,授真诀, 乃纂仙释书数十种。其《南华副墨》为近代注《庄》者所不及。西星于书 无所不窥,娴文词,兼工书画。同时宗臣最以才名,而著作之富,独推西 星云

是性命,非神气 ,水乡铅,只一味。
然是先天水火,是乃性命之根,神仙了性、了命之学。盖取诸此,必 非独修之士,心息相依,神气相守者,所可同语。苟于先天水火,知其宗 祖,识其妙窍,动中采之,静中炼之,以故修定于离宫,则寂照现前,常 静常应,而性源为之益清矣;求玄于水府,则“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 而命蒂为之益固矣,是谓性命双修,圣功之极致也。而求其作用之本,不 过一味水乡之铅,更无余物。盖水乡铅者,坎中一画之阳,先天乾金也, 是谓“真铅”,亦曰“真水”。得而用之,以合己汞,然后命由此立,性由此 灵,宇宙在手而万化生身矣。奈何世人不识真铅何物,直于身中阳生下手, 妄意采取,以冀成就,岂不误哉?
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
如上敷陈药火,大段分明,到此方指“玄牝”,令人有所归复。盖以人 身虚无之中,自有一窍,名曰玄牝,《老子》所谓“谷神”。《金丹四百字》 序云:“人能知此一窍,则药物在此,火候在此,沐浴在此,结胎、脱胎 无不在此,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故崔公谓之“归根窍”、“复命关”112。 然归根,即复命也。关即窍也,非有二处。《老子》云:“归根曰静,静 曰复命。”即此一窍,与任督二脉相为联络,下贯尾闾,上通泥丸,真炁 往来,流衍休息。若使铅汞同炉,黄房宝结,加以火功锻炼,自尔熏蒸融 液,冲关透顶。《参同》所谓:“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从头流达足, 究竟复上升。”自在河车几百遭,而玑衡无停轮矣。
真橐籥,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冶人鼓铸,安炉立鼎,必用橐籥,以约火之消息。人身之中,亦复有 之。无名子云:“偃月炉,阴炉也,中有玉蕊之阳炁,虎之弦炁是也;朱
可以说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时,中间过渡之物。”(陈撄宁《道教与养生》) 112 宋·白玉蟾《玄关显秘论》:“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 窍,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故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 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则是造化之根也。”

98
砂鼎,阳鼎也,中有水银之阴炁,龙之弦炁是也。”神仙合丹,惟此二物, 又须橐籥,以调火功,故文武刚柔,准诸真息。《庄子》云:“真人之息 以踵”,盖橐籥之妙用也。然而炉鼎之中,药物互藏,恍惚窈冥,若至无 也,而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丹法率以无中生有, 虚里造实。《经》不云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至于九年三载, 抱元守一,炼神还虚,归于无极,而后始为究竟,故曰“无中有,有中无”。 盖无而能有,是谓真空不空;有而能无,然后不落色相,命归极于性,道 之妙也如此。
托黄婆,媒姹女,轻轻运,默默举。
姹女者,离宫之真汞,即龙之弦炁也。媒姹女者,谓与姹女为媒,迎 金公而嫁之也。黄婆者,己之真意。上阳子云:“求丹取铅,以意迎之, 收火入鼎,以意送之。迨夫金公归舍,疾驾河车,轻轻而运,默默而举, 自然上昆山,下重楼,游绛官,入黄房,而配将姹女结亲情矣。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夫药之生也,自有时日,但窈冥难测,贵在识其先符。故一日之内, 十二辰中,莫非生药之时。苟能得其符信,则意之所到,皆可合丹。然而 不由师指,此事难知,不可自信,吾意已到,即为阳生,而遂可以下手为 也。
饮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
圭者,丹药之异名,字义二土成圭,盖以金丹乃戊己二土和合而成。 又者,金也。金液还丹化为玉浆,流而入口,故曰“饮”焉。饮圭者, 窥天之巧者也。天巧谓生杀,有互藏之机,天人有合发之信,于此窥测其 机,盗而用之,能使无中生有,虚里造实,与造化同巧。至于朔望昏晓, 亦当辨而知之,以准药火之消息。《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尽矣。”噫!非天下之至巧,其孰能与于此哉!
识沉浮,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
《悟真篇》云:“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盖浮沉者,主 药物而言。铅,坎体也,其性主沉;汞,离体也,其性易浮。今也采药之 时,铅使在上,汞使在下,则上行下济,而既济之功成矣。主客者,以两

99
家而言,我乃东家,自宜为主,彼居西舍,决定为宾。今也采药之际,饶 他为主,我反为宾,是不为物先,而不争之道得矣。浮沉既定,主客既明, 大要使之聚会而不间隔,庶丹道有成。若也东邻西舍,媒妁不通,对面千 山,终难聚会。
采药时,调火功,受气吉,防成凶。
采药之时,休咎得失,全仗于火,而调燮火功,莫先于橐籥。粗则火 炽,缓则火调,散则火冷。至于文武刚柔,自有节度,一或失宜,则隆冬 大暑,盛夏霜雪,而凶咎随之。《悟真篇》云:“受炁之初容易得,抽添 运火却防危”,意盖如此。“防成”二字,最为丹学之肯綮 113,始之结胎, 终之脱胎,率用是道。然使着意于防,恐成防病,更有为而不为之妙旨, “但安神息任天然,谩守药炉看火候”。
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
养火之法,要知止足,故兔鸡之月,定为沐浴,以防木金偏胜之伤。 若乃三百功圆,疾宜止火。《悟真篇》云:“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 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未免一朝遭祸辱。”所以然者,盖以天地之气 至灵,毫发差殊,便生休咎,而造化不肯假人,不可骄其幸成,而忘敬戒 也。
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应。
丹法始终,无过结胎、脱胎,但以受炁之辰定为本命,从此运火起符,
113 民国·海印子徐颂尧《天乐集·防危虑险》:“老圣曰:‘贵大患若身。’又曰: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谓,众生因身见,而起我见, 生种种贪着。诚能空此幻生,忘其形骸,遗其耳目,则处处可以入道,更何患之有焉? 无身,即忘形之谓也。丹家防危虑险,亦因学人不能忘形,时时执着,留恋不舍,致 生种种危险耳。若炼精化炁时,学者于阳生之顷,稍一着身,即动欲念,先天真阳, 顿变后天浊物,霎时有泄精之患;当炼炁化神时,若稍一著身,能使炁之既定者,转 为不定,而有走丹之厄;当炼神还虚时,若稍有执情未去,即不能返于太无,而入圆 通之门。是故上乘道妙,凡稍有黏滞未去,即非了当。身见尤当捐除,谭子《化书》 揭三关工夫,以忘形为入手,可以参焉。《神仙鉴》载:玄帝在武当山舍身岩下飞升, 更有深意存也。《阴符经》曰:‘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此所谓君子、小人, 即在能忘形与不能忘形之分。不能忘形,步步危险。离却此身,步步安稳。盖先天之 学,凡动心起念,即乖大道,何况着身乎?昔师示我曰:‘外不着色身,内不起一念。’ 此二句,实为忘形舍身之要旨,防危虑险之指南也。”

100
便应元年冬至,直待二至二分,四正之气既周,火候数足,疾宜止火脱胎。 今夫一年之中,爱养婴儿,功夫最宜缜密。“密”之一字,于义最精,又为 慎密之密。盖缜密则阴阳不能逃其算,慎密则鬼神不能测其机,丹学之旨 可谓一言以蔽之矣!然使学者之于道也,不求所以知,乌能密密而躬行? 不知所以行,又乌知句句之皆应哉!
纯阳吕公《百字碑》
淮海参学弟子陆西星 谨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夫学道修真之子,进步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命有 命蒂。性源要清净,命蒂要坚固。命蒂固则元气充,气充而精自盈矣。性 源清则元神定,神定而气自灵矣。何谓命蒂?真息是也 114。何谓性源?心
114 曹文逸《灵源大道歌》:“我与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李涵虚《道窍 谈·气息妙用》:“以真息为命蒂,何也?盖吾人以后天之呼吸配先天之呼吸,而先天之 呼吸乃是身中真气,被息引动,悠悠来往。斯时也,是息动耶?是气动耶?息动气亦

101
地是也。我师教人有法,口便说养气降心,而养气降心,自有真诀,故 曰“养气忘言守”。“忘言守”,养气之真诀也 115。五字之中,“忘”字、“守” 字,要有下落。盖忘言者,非缄闭其口而使之不言也。涵固精神,沉潜内 守,情境两忘,无心于言,而言自不出也。若存心缄默,固闭深藏,反成 心病。守之云者,守此气也。守之者谁?神守之也。守于何处?《道德经》 云: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者,神气归复之处,人之大中极也 116。《参 同契》云:“闭塞其兑,养固灵株。”闭兑者,即忘言之义。灵株者,即神 气之根。盖能常守于此,则心息相依,子母相见,神气混融,打成一片, 绵绵迤迤,久之而成大定。少焉静极生动,真火熏蒸,金精吐华,冲关透 顶,灌注上下,气得其养,其妙用有如此者。《道德经》云:人之生也,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要知人身中之气,即天地之冲气也。尔其升 降阖辟,常与天地之气相为流通。医书谓此气周流人身,随呼吸以往来, 昼夜八百一十丈。一呼一吸为一息,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而息息各归于 其根。《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者,心息相依 117,归乎其根也。古仙有云:“昔日逢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忘言 动,两不分明。息中有气也,故曰真息氤氲;气中有息也,故曰真息橐龠。真息动而 真气生,真气来而命蒂生。复命之根,养命之源,护命之宝,诚在乎真息而已。” 115 五代·谭峭《化书》:“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 养神,忘神以养虚。”宋·白玉蟾《玄关显秘论》“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 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 116 白玉蟾《阴阳升降论》“中者,天地玄牝之气会聚之处也。”张三丰《道言浅近 说》:“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 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 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 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 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 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张紫阳《青华秘文》:“先就有形之中,寻 无形之中,乃因命而见性也;就无形之中,寻有形之中,乃因性而见命也。先性故难, 先命则有下手之处。” 117 民国·海印子徐颂尧《天乐集·心息相依》:“玄宗修证之法,即将我之心息, 放到外面虚空中去归并。虚空,乃大天地,先天乾坤之象也。心息,乃小天地,后天 坎离之象也。将心息安放在虚空之中,而使相依,乃合‘二重天地,四个阴阳’,所谓 ‘天人合发’是也。吕祖云:‘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参同契》云:‘牝 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即是此段工夫。由相依而渐渐化,卒乎返空。 老氏谓之‘归根复命,致虚守静’。《庄子》谓之‘学混沌’,又曰‘心斋’。圣圣相承, 莫不以此为要着也。此‘心息相依’之法,古称‘日月交并法’。……心息相依,乃玄 宗不二法门,由此以达到身心一如,寤寐一如之境焉。以神放在外面,随息自在,我 只用观照,微微照着,即是玄宗之观自在。以神放在外面,随息出入,一往一来,自 然合体,即是玄宗之如来藏。依久,心息二忘,翛然入定,定久湛寂,即是玄宗之寂 灭海。摄耳谛闻自息之出入,旋闻合息,旋息归无,乃是玄宗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之工夫。……心息相依,是一卷无字真经,一个极妙话头。心息相依,是水月道场,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118c7.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

0 | | lantu |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