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陆西星《方壶外史》

日期:2018-09-25
摘要:陆西星,字长庚,生而颖异,有逸才。束发受书,辄悟性与天道之旨, 为名诸生,九试不遇,遂弃儒服,冠黄冠,为方外游,数遇异人,授真诀, 乃纂仙释书数十种。其《南华副墨》为近代注《庄》者所不及。西星于书 无所不窥,娴文词,兼工书画。同时宗臣最以才名,而著作之富,独推西 星云


67
夫观妙则既玄矣,而观徼则又玄也,玄之又玄,则性在是,而命亦在是。 顺修而生人生物也,逆修而成圣成真也,所谓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故曰 “众妙之门”云。八十一章老圣之言道德,其肯綮实在于此,学者苟能得其 宗旨,则其后所言治国用兵与取天下,皆属寓言,吾可以曲畅旁通而得意 于文辞之外矣! 道不可道,名亦无名。知妙知徼,慎密而行。 存无守有,复归于婴。 世本每章之上各加二字,盖取章内之意,而更有不可晓者,乃唐玄宗 所定,至分上篇为《道》,下篇为《德》,支离甚矣,今悉去之,仍从其 旧云。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大朴既散,私智日,天下之人滞于名相之中,各以意见自为好恶, 而不知清净之中本来无有夫恶好。同出于太虚,而常人每执于有我,故知 其美而美之,知其善而善之者,皆识也,非性也。由此妄识,遂有妄执, 迷惑自性,去道远矣,何美之有,何善之有?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 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与夫声音之相和,先后之相随,对待反覆,皆 自识起而不知。自大道观之,何有于美,何有于恶,何有于善,何有于不 善,何有何无,何易何难,何短何长,何高何下,何有于和,而抑何有于 随也?夫道之无有若此,民之惑乱若彼,圣人于是镇之以常无有焉。处无 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不知己之作之也;生焉而不有, 不知己之生之也;为焉而不恃,不知己之为之也;功成而弗居,不知己之 为功也。圣人之无妄执如此,盖由圣人之朴未散,故本体虚空,不留不碍 也。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言圣人虽不居其功,而功在万世,终不可去, 盖以真常不变者,在我故耳。不辞、不有、不恃、不居,即吾儒毋固、毋 我之意,释氏度人而不见所度之人,布施而不受所施之福,与此同旨。 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本来无有,莫竟添些。 圆通寂照,应感无差。如斯谛义,同证三家。
第三章

68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 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承上章,遂言圣人无为之事。不尚贤,不以贤尚人也。如上章“作焉 而不辞”,生焉而不有,为焉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之类 73。大道既无所有, 则亦本无可尚、可好、可欲之事。自夫妄识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善 之为善,自矜自伐,自见自贵,于是始有相形、相倾、相和、相随之事, 而民之争端日益起矣。至于黩货而盗生,见欲而心乱,辗转迷惑,愈失愈 远,祸乱之原,皆自识起。圣人知其如此,故常使人舍妄归真,返乎太朴, 无所于尚,无所于贵,无所于见,而虚其心也;无所于争,无所于盗,无 所于乱,而弱其志也。实其腹,谓饱乎道德。强其骨,谓强立不反。圣人 之治有如此者,是皆无知无欲之事,所谓无为之治,不言之教也。夫常使 民无知无欲,而智者不敢为,则天下无不治矣。此无知无欲,亦自首章“常 无欲”上透下,盖能静能应,常应常静,圣人定性之学,有为中之无为也。 贪嗔不生,祸乱不作。虚心弱志,复归于朴。
…………………… …………………… ……………………
73 此四个“不”字,底本当漏此“无”字,据《老子》第二章补加。

69
第三卷 离字集
《周易参同契》测疏

淮海参学弟子潜虚陆西星长庚 撰
丹经难读难解,古今同之。立言固难,知言亦不易也。言有君,事有 宗,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有能得其君宗,知其径要,则庖丁之牛,恢 恢乎游刃有余地矣!天下非无上智之资也,乃读此书大都掩卷中倦,或有 口之成诵而问辄茫然;或有此处稍通而他方龃龉,乃至邪宗边见,迷执终 身,黠识强辞,千人自废,风之斯下,当勿论矣。嗟夫!道之不行,由不 明也。所以上阳子云:一字不逗,不能成丹,逗之一字,岂易言哉!吾闻 之精诚不贯,则心花不明,灵扃不,则义天不朗,思能作睿,畜以成通, 事有必至,理固然也。有以粗浮之心,临玄奥之旨;守偏着之见,悟圆通 之机;欲其相入,岂不难矣!《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 未通,神明通之。”斯了义之要枢,会文之肯綮也。予生幼而尚玄,沉潜 是书二十年许矣!晚承师旨,一旦豁然,雾廓云披,获睹天日,间尝参读 诸家,真一、抱一、玉吾之书 74,分注错经,互有挂漏,而求其心领神会, 以得夫立言之旨者,则惟上阳 75近之。特其学问渊深,议论闳博,初学之 士,骤尔读之,未免厌多而废,苦难而止,盖自某昔者病之矣!经者,径
74 彭晓(?-955),号真一子,五代后蜀永康人(今重庆),著有《周易参同契分 章通真义》。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南宋时淮扬人,著有《周易参同契解》等。 俞琰(1258-1314),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宋末元初吴郡人(今 江苏苏州),著有《周易参同契发挥》等。 75 陈致虚(1290-?),字观吾,号上阳子,元朝江右卢陵人(今江西吉安县), 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悟真篇注》、《金丹大要》等。

70
也,径有殊条同归。适市,释经之法则,如携儿入市,十步一顾,犹恐失 之;若信步纡回,游涉他物,则去之远矣。如某所述作,会文释义,以义 从文,剪去枝蔓,直见本根,详略相因,义由一贯。其宗旨则上阳也,其 文则己也,名之《测疏》,相与《阴符》、《道德》共成一家之书,非敢 传之人人,藏诸石室,运移数周,有知子云者出焉,或可免于覆瓿耳! 隆庆三年岁在己巳 76重九日
76 隆庆三年岁在己巳,公元 1569 年。

71
《周易参同契测疏》上篇
淮海参学弟子潜虚陆西星 测疏 同志遵阳赵栻、太华姚更生 校阅
周易参同章第一
(准上阳分章,篇目间有更定。)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 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犹御者之执衔辔,有准绳,正规距,随轨辙, 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 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昧 爽,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 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 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序。
天地定位,日月运行,二曜交光而万物生焉;阴阳消息,寒暑往来而 万物成焉;此天地之丹法也。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而象之,故亦 以乾坤为鼎嚣,以乌兔为药材,阴阳得类,药物平,然后采之炼之,养 之伏之,应以四时,顺之寒暑,以为作丹之火候。是以圣人之道,与天地 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而其身也,亦能形神俱妙,而与 道为之合真。夫圣人之所以能形神俱妙者,丹之力也。丹之为字,取象日 月,《契》亦有言:“推类结字,日月为易。”是知易道、丹道,通一无二。 魏公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故尝以此参合相同,乃作是书,名曰《周易参 同契》。《参同契》者,言易道、丹道参之而相同如契也。首言易道以准 丹道,故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何谓“乾坤者,易之门户, 众卦之父母”?《易》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间,森罗万象, 洪纤高下,莫非阴阳变化之所为。圣人仰观俯察,有见乎此,故于画卦之 初,只以乾坤两画,相摩相荡,而六十四卦皆由此生,众卦既生,则天地

72
万物之撰尽于此矣。《易》即众卦本其所自出者而言,故谓之曰“门户”, 又谓之曰“父母”。然而众卦之中,坎、离二卦,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乃 乾坤相交而后,继体而生。邵子 77所谓:“阴阳之精,互藏其宅”者,此间 却有妙理。故夫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是谓天地设位,日月 运行,循环昼夜,如匡廓之周遭,交光照曜而万象生焉。丹法亦以乾坤合 体,日月交光而生造化,然其中必有机轴,以为主宰。运毂者,先正其轴 78,邵子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此天地人之大机轴也, 可不正乎!下此一句,便见意有指归,文有转合,古人构思之巧,不得轻 易看过。“牝牡四卦,以为橐籥”,四卦者何?乾坤坎离是也。橐者,冶人 鼓气之辅囊;籥,其管也。《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 不诎,动而愈出。”只此四卦,以为橐籥,往来阖闢,生出不穷,真可覆 冒阴阳之道,无余蕴矣。圣人知其如此,故尝奉其绳墨,以准丹法。犹之 御者,执衔辔而定准绳,正规矩而随轨辙,优游处中,以制乎外。何谓处 中?中者,吾人之正轴也。仙翁于此急下“中外”二字,令人着眼。故夫药 自外来,丹由中养,养之之法,自有度数,故曰“数在律历纪”。律历纪者, 作丹之规矩。绳墨也。夫丹采时,谓之药,养时谓之火。律者,律此者也; 历者,历此者也;纪者,纪此者也。天地之化,虽无终穷,然不过阴阳消 息两端而已。作丹之火候则之,故其升降进退,无不与天合度。“月节有 五六”者,五日为候,六候为节,而丹法之经纬奉之。何谓经纬?经者, 前后长短之定位;纬者,往来运行之妙用。经纬奉日,此一年之火候也。 又以六十卦兼并于一月之中,而用刚用柔,各有表里。朝屯进火,则用刚 也;暮蒙退符,则用柔也。刚者为表,则柔者为里,昼夜两卦,一表一里, 各依次序而用之。以至既、未昧爽,终而复始,此一月之火候也。若以日 辰为期,则火之动静又分早晚,从子到巳,阳以渐长,则为春、为夏,而 据内体;自午讫亥,阴以渐消,则为秋、为冬,而当外用。内体外用,亦 指卦爻而言,盖内体即朝屯也,外用即暮蒙也。内体主动,外用主静,一 动一静而不失其早晚之时,此一日之火候也。然一日即一月也,一月即一 年也,奚以异哉!魏公详而论之,欲使学者引伸触长,以尽火候之细微。 又总之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赏罚喜 怒者,文武惨舒之用;春秋寒暑者,升降进退之宜。夫惟顺之四时,准之
77 邵雍(1011-1077),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著作有《皇 极经世》、《击壤集》等。 78 陈撄宁《参同契讲义·周易参同章第一》:“盖车上轴头正固,方能运毂,犹人 身剑峰刚健,方能御鼎。轴指下峰昆仑,不指中心主宰。”观此一语,其示彼家丹法大 略明矣。必用“铸剑”之方,将“剑峰刚健”,然后“方能御鼎”,《玄微心印·铸剑第 二》所谓:“欲炼金丹,非药不可。剑不通灵,安能得药?故以天地为炉,冶阴阳为水 火,配以五行,制以神气,炼成宝剑,能曲能直,能刚能柔,随心适意而走圣飞灵。”

73
易象,毫 79发不差,然后吾身五行之气皆得其序,而还丹可成矣。否则“五 纬错顺,四七乖戾”,所谓“隆冬大暑,盛夏霰雪,群异旁出”,过咎岂小小 哉!魏公首章,铺叙作丹之旨,药物火候,大段分明。学者于此,诚能句 句精透,字字贯串,则以后诸章,皆如破竹,数节之后,可以迎刃而解矣。
乾坤二用章第二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乾坤 80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 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81,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传》之言也。魏公引此一句,又 自注云:“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乾坤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 坎离者,乾坤二用。”何谓二用?坎离者,乾坤之交而成者也。乾交于坤, 中乃虚而成离,坤以时行中,或动而成坎,虚实相承,有无相生,千变万 化,皆从交易而生妙用。观夫天地设位,日月运行,昼夜交光而生万象, 居可知矣。故曰: “坎离者,乾坤二用。”既谓之用,则何往非爻,何往 非位,往来上下,周流六虚,何往而非坎离之匡廓乎!但其精互藏,故幽 潜沦匿而不可见。《老子》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 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故夫阴阳之精,互藏于坎离之中者,窈冥 恍惚,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抟之不可得,何潜匿也?然其中却有变 化,故能包囊万物,而为道之纪纲。潜匿则无也,变化则有也,是谓以无 而制有,以虚而造实,故《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曰: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观于“器用者空”,得非以无制有之谓乎? 然空非断空也,无非寂灭也,但幽潜沦匿,互藏其宅而不可见耳。不可见, 故不可推。所可推者,消息之运而已。推其消息,则朝屯暮蒙,以至既未、 朔旦昧爽,终而复始,又何坎离之可见哉!是谓坎离没亡,不用而用之, 以通此,所以“二用无爻住,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而“上下亦无常” 也。魏公此章所论,坎离二用,本不难解,但学者不得师传,意见揣度, 求之身中,恐不识坎离何物,所藏何处,作用何似耳。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118c7.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

0 | | lantu |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