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修道全指》清 蔣克志又名救愚

日期:2020-10-26
摘要:修道全指宁波植阳子蒋救愚著重印《修道全指》序 性命之学,源于黄老,传于钟吕,大盛于宋。宋时张伯端为南宗,金时王重阳而为全真北宗,始分为南北流传。后经列仙祖支分脉遍布神州,使世人知我中华先祖传有性命双修真诀、真法的仙学之道。
夫《性命圭旨》曰:“盖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感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吸,自阖自辟,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既到此太安乐处,仍须要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不许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则其一道常通,真体如如,丹基永固矣。朝夕如此卫护,时刻如此保守,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亦莫刹那失照”。锺祖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母养育恩。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李清庵云:“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吕祖曰:“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市廛暂娱情。无端指大刚铙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婴儿,乃作神仙之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之离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之迷途,遂失舍之无归。白玉蟾师有“重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之叹。上阳子曰:“既达返还九与七,此节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即《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其法只是以目观目,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色声臭味之牵,而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夫三害者,邪念、烦恼、瞋恚也。道觉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瞋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惟有瞋恚难降。瞋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一念瞋恚起,具入万障门。今要去瞋恚之法,惟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夫妙普师云:“瞋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盖瞋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须求自然智,而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瞋火化作心灯。瞋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盖邪念者,念有念无,念善念恶,俱是邪念;不念有无,不念善恶,俱是正念。佛经曰:“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李之才云:“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天隐子曰:“不暗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尚书》曰:“惟在克念作圣”。
但看静极之时,忽觉一轮浩月,悬于当空(月自丹田升于目前)。用意收留之候,忽然一轮红日升于月中(日月并合)。用法收回,而藏中宫。定静之中,习乎寂灭(一念不生)。有无之场,还乎浑然(真性虚空)。故曰无为者矣(虚空之至极矣)。
且大道本来无穷,静极生动,有一物上合于道胎,则法轮又当于重转。
万物极则还原,而大道亦然矣。夫静极生乎动机者,有一点纯阳之物,从涌泉自升中宫,与道胎合而为一。则自往下转,由尾闾而上乾顶,降于中宫,是助胎之至宝,故当重转矣。
静而又静,灭而又灭(手无六脉,鼻无出气)。守定三四月之间,二炁因元神之寂照,而脐轮间所动之机,而甚微矣。元神因二炁之培育,则元机定所得之证,而真空矣。守定五六月之间,胎息因神炁之照养,则炁渐满,所食之性,而甚绝矣。神炁因胎息之渐住,则阳渐明,所睡之性而全无矣。若守至七八月之间,所得神炁照养已满,则胎神将足,而性无昏睡,则心不生灭,而智慧渐明,独存寂照之元神,以为胎仙之主宰矣。若守至九十月之间,皆因元神寂照之久,则二炁俱定,而百脉俱住,则胎全纯阳,而神归大定,于是定能之生慧,自有六通之效验矣。
《众喜粗言》曰:
初入定时养胎神,火候炼气成胎形。
神微胎成化婴儿,此忌火候最难行。
微有微存无真无,二炁将定成虚灵。
守定三月二气微,微动脐轮隐隐存。
四五月守二气定,食性已绝不饥嗔。
独存元神寂照胎,人法双忘将断形。
六七月守无生灭,昏睡全无内足神。
八九月守百脉住,守至十月胎满盈。
十月工夫温和守,照养中田日夜存。
神归大定定生慧,可得六通尽知明。
十月胎全神出现,中田由至上田门。
坤母谨慎来照顾,六大神通莫显行。
紧守诚养牟尼宝,久久胎足雪花雰。
若存若忘日夜守,然后存忘二无形。
若无微无原不无,空不空而如来真。
若有一毫思念意,余阴尚有还未清。
又有一毫杂念起,还未纯阳不现神。
若气不足难断食,总有余阴不断根。
若有一分口鼻气,还有一分阴在身。
人有一分阳不死,佛有一分阴不成。
直待昏沉意尽绝,散乱念虑毫无存。
此时方为纯阳胎神之果满,可毕十月中关道胎之事矣。
所云:“二炁全定,只知有神,不知有炁”,故曰“空不空,如来藏”。其法当如空之时,而顽然乎如空者,则堕于断见,故如空而不空,此正是寂而常照也。当不空之时,而只知乎不空者,则堕于长见,故不空而如空,此正是照而常寂也。一到大定,浑然合一,则出神景自然至矣。佛宗所云:“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百脉住,四禅灭尽住”。合此义也。
所云“六通”者:
第一漏尽通,即是前节修命工夫,得小周天炼成金丹,过后三关,拳拳服膺,结成道胎,修圆佛性,则得变化神通之法,然后方有六通之证(此为之漏尽通)。
第二天眼通,能见天上之事。
第三天耳通,能闻天上之言。
第四宿命通,能晓前世之因。
第五他心通,能知未来之事。
惟有第六神境一通,乃是识神最喜用事。若不保 伏心君,即为识神所转,却喜得能修有证,而喜魔已入于心。或喜人间之祸福,或喜未来之事机,祸不旋踵,而自至矣。切忌慧性,而不可用。更宜沐浴,洗涤其心,则能转识之成智,始能证胎之圆性。
古云:“三万刻中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所以发明十月养胎,只在绵密寂照功夫。盖绵密寂照之功者,是沐浴所用之义也。古云:“一年沐浴,防危虑险,防其心念不定,则阳未纯;虑其意念不静,则阴未尽”。当知洗心涤虑,正是寂而常照,为沐浴之首务;因得二炁不动,正是照而常寂,为沐浴之正功;须知其炁熏蒸,正是绵而又密,为沐浴之大义;默识氤氲和畅,正是密而又绵,为沐浴之仙机。外则手无六脉,鼻无微息;内则心无虚妄,性无生灭。佛性融融然如果日,慧光耀耀然如浩月。正是真空无为之景,禅定三昧之乐。六祖所曰:“禅心无想,禅性无生”,合此义也。如来佛云:“分明不受然灯记,自有灵光耀古今”(此乃一性圆明,不为物欲之累)。
及其胎圆炁足,是有雪花飞扬。寂无师云:“胎圆节至雪花霏,念动飘空上顶机”。《华严经》云:“世尊从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或放白光或放金光)。斯是出定景到,则当调神出壳矣。
且附道胎六诀:
《凝结圣胎诀》:“五气朝元聚灵台,先天种子已半栽。如痴如醉如昏睡,恍惚杳冥结圣胎”。
《温养圣胎诀》:“专一犹如鸡抱卵,至诚恰似蚌含珠。时时静守虚灵窍,免得炉中水火孤”。
《防危虑险诀》:“阳气未纯犹有险,余阴不尽要防危。后天滓质如消化,可保胎元莫损亏”。
《十月胎圆诀》:“十月工夫胎始圆,后天化尽先天全。清清静静别无物,非色非空一自然”。
《待时脱胎诀》:“脱化原来有日期,错前错后俱非宜。诚中达外无容强,瓜熟自然蒂落离”。
《婴儿出现诀》:“守定黄庭养谷神,形全气足火停轮。乍雷一响天门破,跳出金刚不死人”。
欲知出神收神妙法,详见下文而可明白。
7.1 胎足出神图
身外有身名佛相,念灵无念即菩提。
闪闪白毫端里涌出无相实相之金身,
炎炎舍利光中普现三千大千之世界。
佛因半偈舍全身,高证巍巍万德尊。
了得涅盘正法眼,金刚不坏体长存。
见身无佛是佛身,了心如空是佛空。
了得身心虚空体,斯人与佛无殊同。
千叶莲花由炁化,百光景耀假神凝。
7.2 胎足出神口诀
且论胎圆炁足之时,必有天花乱堕之候。此为出神之景至,则当调神之出壳。
天花乱堕者,静定时候,泥丸宫内,白毫相中,或放黄白之光辉,犹如雪花之雰霏,此谓胎足之出景,则当调神之出壳。若景至而不出,是为之守尸鬼,则不超脱,难入圣界,亦无神通之智慧,即无变化之愚夫。未到大定,无出定景,若是妄出,则入魔道矣。
即当移念于顶门上,而神光随念之所出,即离凡体于三五尺。而真性随入之光中,一意不散,慎勿乎惊恐,一切莫认,防魔乎侵挠。
盖初出神之景时,而有外魔之侵挠,或化诸佛之来诱,而言祸福与异事;或化奇景之胜地。切莫对答乎认真,又是平日之识神,从心所欲之随现。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合此义也。
团聚神光,满如月轮,随性收摄,归于上田。惟神寂照通于中下之二田,相与混融化成虚空之大境。则谓存养之全体,又为乳哺之首务。仍用沐浴之原功,须养一七之再出。一轮金光,本身所有之灵物,收摄归宫,是为化形之妙本。
按《直论》中吉王太和所问:“神已纯全,胎已圆满,必不可久留于胎,则宜用迁至上田,以加三年乳哺之法,则有全体大用之功,义旨如何?”伍子答曰:“上丹田,又名泥丸宫,乃阳神复归之本宫。盖初出之阳神,如婴儿之少时,无壮健之大力,赖乳母之哺养。倘拘神于上田,或着意于上田,则失还虚之义旨,大悖乳哺之养育。盖存养之全体,是出收之大用,不是着意之上田。惟神寂照之上田,相与混融之三田,化成虚空之大境,斯为存养之全体,乃是乳哺之首务。待至存养之功纯,自有出神之景现。忽见空中之白光,犹如雪花之飞扬,则当移念之天门,团聚神光之月圆,则性随入之收摄,而归泥丸之本宫。仍用乳哺之功养,当效天花之为信。出则以太虚为超脱之境,收则以上田为存养之所。出收之一次,存养之一七。则候出景之当出,若无出景之勿出。或至二七之再出,或至三七之再出。出收则以此渐法,存养亦以此渐法。夫化形者,呼吸之火,能化谷精,而助元精;神意之火,能化元精,而助元炁;元炁之火,能化呼吸识神,而助元神灵光;元神之火,能化凡身俗骨,而还虚助道,即此灵光也”。
须知出收之时少,而用存养之功多。初出宜暂不宜久,宜近不宜远;初收宜速不宜闲,宜静欲宜正。始之或出一步而旋收,或出多步而旋收;久之或出一里而旋收,或出多里而旋收。若至百里、千里之出收,切不可躐等而就至矣。皆以一次、二次之渐法,至出收纯熟方远腾矣。盖阳神之初出,如婴儿之幼小,用乳哺之养育,以渐法之调炼,而至老成之力足,方可出入之远游。若初出之时候,防天魔之来试,欲乱我之心君,而迷失之难归,须要小心之谨慎,方全虚空之性体。欲炼乳哺之三年,而得阳神之老成,方可出入之化身,则能通达之天地,入金石之无碍,入水火之不害。
盖渐法者,初次由近而出,由近而收;再次渐远而出,渐远而收。渐出渐收,渐乳渐养。出之纯熟,养之老成,必炼三年,方可化矣。
《众喜粗言》曰:
十月胎足出天门,上田现出一灵神。
速出速入防魔灭,恐防六贼不尽根。
又恐息气口鼻出,神随息出一同行。
切难放手游远去,恐失迷途不回程。
只要入内来将息,定在泥丸保养神。
有不有来虚空照,无不无来过养存。
不着不离宜慎养,定心谨守保虚灵。
定至天花飞乱坠,还要速出速进门。
不令久去往外走,不令见闻远美形。
一步二步须照管,一里二里速回程。
渐出渐入渐乳哺,渐养渐大渐壮身。
足养三年能变化,通天彻地可放心。
盖天魔来时,一意不散,一尘不染,灵台湛然,本无一物,魔自何来?所云此时之魔,有雷击水火之魔、天崩地塌之魔、刀兵杀身之魔、美色音乐之魔、奇异吉凶之魔、伤他生命冤债之魔、身生毒疮大病之魔、旧日识神变化之魔。无数不祥之魔,来试道行之根,切莫而认。正心而守,必须行善,积德功多,而能胜之。若是认真,被魔诱去,而功废之。须用最初工纯,则魔不相干犯矣。
盖大道者,静极而生动,动极而复静,理之必然。所谓璇玑复建于子动,真物再动于静极(此谓至阳之物,静极复生乎动,所谓阳无剥尽之理)。
若夫至人,重立乾坤,再造日月,推情合性,转而相与,重行玄妙道,再立戒定慧。
凡修炼之士,既得此物来,收聚于内,将所出之法身,亦归于内,合而为一,长入乎大定矣。定则不已,至于无极,而至于至极矣。
夫存养性功者,即宴息冥心也。乃深居静室,端拱默坐,一尘不染,万虑俱忘,无思无为,任运自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内无外,无将无迎,离相离空,离迷离妄。体含虚寂,常觉常明。但冥此心,万法归一。则婴儿安居于清灵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色不得而碍之,空不得而缚之。体若虚空,安居自在矣。
故达观禅师曰:“色不缚兮空不碍,宴息冥心观自在。大千万有返归无,世界坏时渠不坏”。谭长真曰:“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此处是纯一不杂工夫,岂可容纤毫情想之念?但起希仙作佛之心,便堕生死不出之窍。关尹子曰:“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269c7.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

0 | | lantu |
相关新闻    修道全指  蒋救愚  蔣克志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